诗人李白声名远扬,连被誉为“诗圣”的杜甫也深深崇拜他。唐代一个名叫汪伦的小县令有幸结识了李白,且因慷慨相赠给李白礼物而名垂青史。这不禁让人好奇,汪伦到底送给了李白多少礼物呢?

李白的才华在世间罕见,连唐玄宗这位权倾朝野的皇帝都是他的粉丝。正是因为这份喜爱,唐玄宗特意将李白招入翰林院任职。

李白自然不负皇帝所望,为了博得唐玄宗的欢心,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《清平调·其一》,其中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更是成为无数人传颂的佳句。

这首诗并非歌颂玄宗的政绩,而是赞美他的宠妃杨玉环。杨贵妃是当时深得皇帝宠爱的妃子,能讨好她也就等同于讨好了皇帝本人。

毕竟,写政治诗是件危险的事,稍有不慎就可能触怒皇帝,招来杀身之祸。聪明的李白自然清楚这一点,因此他选择只写美人而不触碰江山政治。

李白本性喜爱饮酒,但喝酒容易误事,还可能吐露心中秘密。又因为他长时间生活在深宫中,对宫廷内的情况了如指掌。为防风险,唐玄宗最终决定让李白离开宫廷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,李白主动请求离开,玄宗多次挽留未果,只得“赐金遣返”。亦有传言李白性格狂放不羁,遭到官场同僚排挤,玄宗遂渐渐疏远了他。

无论哪种说法,事实都是李白被外放。离开皇宫后,李白打算去徽州宣城探望自己的叔父,正当此时,他收到了泾县县令汪伦的一封书信。

那么,汪伦究竟是谁?他虽是一个小县令,但出身显赫。其先祖汪华曾任唐高祖时期的越国公,是公爵中极高的爵位,且被太宗封为忠武大将军,辅佐朝政。

汪伦本人酷爱结交各路文人雅士,而闻名京城的李白自然成为他最想结识的对象。得知李白要去宣城探亲,他立刻写信邀请李白到泾县做客。

那么,汪伦是如何打动李白的呢?信中他写道:“先生喜游乎?此地有十里桃花。先生喜饮乎?此处有万家酒肆。”

展开全文

这信恰巧击中了李白的心意。李白厌倦了宫廷生活的纷争,渴望逃离官场,去山水间自由自在地游玩。泾县不仅有美景,还有美酒,这正是李白所向往的。

因此,李白决定前往泾县一游。

然而,抵达泾县后,李白看到的景象却令他颇感失望。他没有见到信中所说的十里桃林,也未见到所谓的万家酒肆。

虽是初次见面,汪伦很快察觉李白心中的疑虑,解释说“十里桃花”其实是十里开外的一池清潭,“万家酒肆”不过是这家酒肆的店主姓万而已。

虽然感到些许失落,李白还是决定在泾县逗留一段时间。对他来说,即使有桃林和美酒,若无知己相伴,也缺少乐趣。

几日游玩后,李白觉得不便久留,便向汪伦告辞,这也促成了后世传诵的名作《赠汪伦》。

虽然汪伦在邀请中稍作夸张,构造了一个美丽的假象,把李白引到泾县,但见到偶像后,他还是尽心尽力,用尽所有资源款待李白。

正因如此,后人都称汪伦为李白的“榜一大哥”,李白才会以诗答谢他。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份盛情款待呢?

首先,李白诗中提及的“踏歌”是一种唐朝时兴盛的民间歌舞活动,朝廷还会在上元节举办盛大踏歌庆典。

诗中写道:“千门开锁万灯明,正月中旬动帝京。三百内人连袖舞,一时天上著词声。”描绘了节日里盛大的踏歌场景。

李白离开之际,汪伦特意花重金请来舞者为他表演踏歌,可见对李白的重视非同一般。

除了踏歌,汪伦还赠送了李白八匹名马和十端官锦。贞观年间,一匹普通马价值约两万五千文,良马价格是普通马的两至三倍,折合现代人民币约一万五千元。

唐代手工业繁荣,史书记载一匹马价值约等同三十五匹绢帛,而官锦则是一种极其华丽的丝织品,有《六书故》记载:“织彩为文曰锦”,代表最高级的丝织艺术。

不仅如此,汪伦在李白做客期间,还用无数珍馐佳肴款待他,每餐都有歌舞相伴。可见汪伦为讨好李白,不惜倾注重金,极尽所能让他愉快。

正是因为这份盛情款待,李白才感受到无比的尊重和宠爱,写下《赠汪伦》这首千古佳作。若无这份厚礼,汪伦或许只会是历史上无名的小县令,难以流芳百世。

历史开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